保田紙
保田紙是一種日本手工紙(和紙),特徵是耐用、純白。有田川町清水地區生產紙張的歷史悠久,已有 360 年之久。保田紙有時候稱為「紀州手工紙」,這個別稱源自昔日的紀州藩(現在是和歌山縣)。
保田紙的歷史
在近代日本,最有價值的三種商品是稻米、鹽巴、紙張。德川賴宣(1602-1671)在 1619 年成為紀州大名,當時他發現紀州藩只生產稻米和鹽巴,卻沒有生產紙張。為了有所改變,德川賴宣命令村長笠松左太夫(1598-1673)在有田川建造一座造紙廠。笠松村長曾經前往其他藩地試圖學習造紙技藝,但卻被拒於門外,因為其他藩地的工匠都想要保護自己的商業機密。笠松村長不氣餒,想出了一個絕佳妙計:他派了三位英俊男子搬到吉野(現在的奈良縣)的造紙大鎮。這三位男子逐漸被吉野的居民接受,最後與當地的女子結婚,而這些女子全部都是造紙工匠。這三位男子之後帶著新婚妻子回到有田川,而這些婦女的知識進而幫助有田川建立自己的造紙業。在造紙的興盛時期,有多達 400 戶人家從事生產紙張,用於製作油紙傘、紙扇、文書用紙等其他商品。
保田紙的製程
保田紙的製程是一道耗時耗力的流程,需要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。即使在今天,大部分的工作仍然是以手工進行。紙張的主要原料是構樹的樹皮,每年一月收成。工序依序是剝下樹皮後洗淨,擱置在冬天的北風中固化,之後熬煮至沸點,漂洗,接著浸泡後再打成漿狀,將纖維分散。接著再將這些纖維和紙糊(一種從黃蜀葵植物根部提取的黏性物質)一起放入水中。根據濕度和溫度的不同,使用的膠料量也不同;不過,比例完全從經驗和感覺判斷。將抄網浸到紙漿中,抖動,直到漿料均勻分佈。接著壓榨成形的紙頁,去除多餘的水分,並小心翼翼地刷到木板上風乾。如果刷得太用力,就會撕裂紙頁;如果刷得不夠力,又會導致紙頁無法黏附在木板上,日曬時就會收縮。
今日的保田紙
在1900年代,由於量產紙張的競爭,加上西式帆布雨傘的普及,日本紙的市場急劇式微,保田紙的生產幾乎要失傳。1953年一場洪災摧毀了多家剩餘的造紙廠。1979年,仍在從業的造紙師為了傳承技藝並激發大眾對這門工藝的興趣,因此集結起來成立協會。造紙師的願景促成了「體驗交流工作坊 Warashi」的誕生,現在它已經是一間成熟的造紙工坊,遊客可以在此處體驗自己製作和紙。
- 選擇類別
- 有田/湯淺/日高
基本資訊
- 地址
- 和歌山県有田郡有田川町清水1218-1
- 電話號碼
- 0737-25-0621
- 營業時間
- 8:30〜16:30
- 公休日
- 週三、週四、國定假日、年末年始
※ 設施資訊可能會有變更 。最新訊息請透過官方網站確認。